华图微信公众号
山西图图微信号
2021-10-13 11:36:28 公务员考试网 //sx.huatu.com/xinzhou/ 文章来源:互联网
【导读】华图忻州人事考试网同步互联网发布:2021年教师招聘备考资料:古代教育家人性观点合集更多资讯请关注山西华图微信公众号(shanxiht),忻州培训咨询电话:400-0351-222
一、“人性”三分的观点
人物 | 观点 | 人性与教育作用的关系 |
孔子 | 性相近:性——先天素质 生而知之者,上也——上智 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——中人 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——下愚 |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——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中人 |
董仲舒(性三品说最早提出者) | 董仲舒认为人性是人天生的素质,人性中既有“仁气”,也有“贪气”,前者是有利于促进发展封建社会道德的先天因素,后者是与封建社会道德相抵触的先天因素。 斗筲之性——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,主要表现为性恶,需要刑罚来制止(贪气) 中民之性——具有善恶两面,能够通过教育向善,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圣人之性——自觉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,向善发展(仁气) | 教育对不同的人起不同的作用,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具有“中民”之性的中民 |
王充 | 人有善恶之分,其原因在于禀赋的不同,禀气的厚薄决定人性的善恶 中人以上——生来就善的人 中人——无善无恶或善恶混杂的人 中人以下——生来就恶的人 | 教育和环境对人性发展其重要作用,人性善恶关键在于教育,教育可以改造人性 |
韩愈(人性包括性和情) | 人性中除了性以外,还有情,性是先天具有的(内容是仁、礼、信、义、智等五德);情是后天习染的(表现为喜、怒、哀、惧、爱、恶、欲等七情) 上焉者,善焉而已矣——上品,善的,以仁德为主,产生上品的情 中焉者,可导而上下也——中品,可能善也可能恶,仁德不足或有所违背,对应中品的情 下焉者,恶焉而已矣——下品,恶的,违反仁德和其他方面的队形,对应下品的情 | 1.教育只能在已定的人性品位内发生作用——性可移,但性的品级不可移,不同等级的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一样 2.决定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性——教育不可能改变人性 3.人性决定了教育的主要内容 |
二、性善论与性恶论
代表人 | 观点 | 教育作用 | 与人身心发展动因论的关系 | |
性善论 | 孟子 | 仁义礼智,非由外铄我也,我固有之也——人性生来就是善的 | 教育是扩充“善性”的过程 | 内发论 |
性恶论 | 荀子 | 人之性恶,其善者伪也——性: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,人性是恶的;伪:后天习得的社会行为 | 化性起伪 | 外铄论 |
三、人性素丝说——墨子
《墨子·所染》: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,所入者变,其色亦变。从这句话可以得出以下观点:
1.人性不是先天所成,生来的人性不过如同待染的素丝。
2.将素丝放到什么颜色的染缸中就会变成什么颜色——有什么样的环境和教育就能造成什么样的人。
3.墨子的教育作用主要是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去阐述的,强调教育和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,强调要慎其所染,选择所染。
(编辑:zhanghuij)华图教师公众号
暖心图书放送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