忻州分校

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> 忻州人事考试网 > 省公务员 > 备考资料 > 2020省考备考:申论热点剖析

2020省考备考:申论热点剖析

2020-03-05 12:13:35 公务员考试网 //sx.huatu.com/xinzhou/ 文章来源:互联网


  【导读】华图忻州人事考试网同步互联网发布:2020省考备考:申论热点剖析更多资讯请关注山西华图微信公众号(shanxiht),忻州培训咨询电话:400-0351-222

  热点概况

  近日,知网上这样一篇论文引发了网友的关注:文章全篇,作者都在夸导师和师母的光辉事迹与崇高品性,加上各种人生感悟,文章结尾作者还写了打油诗再次夸赞导师与师母,“导师上海人,国栋之名实,手持倚天剑,学海驾云涛;师娘慈溪女,容德美如玉。守着芙蓉剑,厨房舞翩跹。”此次事件从发酵到回应,一篇论文引致关于学术研究的讨论,让人们接受了一次规范性与严谨性的教育。

  各方观点

  人民日报:一篇大谈“老师崇高感与师娘优美感”的论文,在七年后被撤稿。堂而皇之作奇葩谄媚,不仅有损核心期刊严肃性,也在极大浪费学术资源、挫伤学界公信力。此等论文畅行无阻,一句“审核不严”“定位不符”显然难以服众。只有深刻反思学术垄断与裙带关系,才能避免让学术纠偏沦为哈哈一笑。

  中国青年报:在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字之外,这项研究与“黑河计划”有何必然联系?是否偏离了项目计划书所设定的内容?他的“91125019”号项目拿到了多少科研经费?这些问题仍需要基金管理部门、经费使用部门和所涉学者作出回答。

  新京报:倘若这样一篇极尽谄媚的描述“导师崇高感”和“师娘优美感”的文章,能够继续作为核心期刊标准而存在,那么对那些为了发表论文而焦虑、脱发的研究生来说,简直是个黑色幽默。

  深度分析

  (一)为何要拍导师马屁

  1.利益关系作祟

  纵观古今学术史,不同师门形成的学术派系之间争斗不休,而师门内部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结构,甚至是等级。在今天,一个师门不仅是一个学术圈子,往往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。附着在上面的,不只是学术研究上的相似旨趣与思维方式,还有人脉资源、课题经费等切身的利益。之所以会出现盲目吹捧导师的奇葩现象,从根本上讲,还是利益关系在作祟,是“屁股决定脑袋”的又一典型案例,也是“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”的极端呈现。

  2.高校导师权力过大

  近日引发热议的南邮研究生自杀事件,已经暴露出当前高校导师权力过大,导致学生沦为被导师压榨的免费“打工仔”。而从核心期刊发表数万字“马屁”文章这件事情看,当前导师制不仅存在“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”的危险,而且还会培养大量马屁精甚至以耻为荣的奴仆,一言以蔽之,不受限制的导师制还有可能沦为“导奴制”。

  3.无有效的监管渠道

  由于学术门槛的缘故,外界对这种现象常常没有监管的渠道,一些年轻学者为了争取一点学术资源,许多人不得不施展种种攀龙附凤的技能,送钱送物之外,还施展种种精神贿赂之术。应该看到,当下学术界,这种精神贿赂并非个案,吹捧之词就像迷魂药,听多了会上瘾。

  (二)不重视学术公信力的危害

  1.高校学生应将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中

  科学脱胎于哲学,起点就是质疑、批评,一代又一代的学人,从来没有躺在伟大导师的成就之上飘飘然,为自己有个“伟大导师”顾盼自雄,以赞美导师为能事。相反,对真理的追求、较真,甚至为真理而争辩,才是对先辈、导师最大的尊重。

  2.收起自然科学“民哲化”

  他在谈论科研人员的道时,提出自己在导师带领下修炼得道的体会,他在解释四位一体方法论的时候,引用了宗教界的“三位一体”学说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,并进行了自我发展。是不是闻到了浓浓的民哲味道?见过太多类似的人,以为掌握了阴阳八卦、天人合一,就掌握了宇宙真理,其实各种术语堆积之下,貌似旁征博引,细究不过是穿凿附会罢了。身为院士弟子,竟然玩出了“我爱我师,我赞美师娘”的庸俗道路,令师门蒙羞,成为学术界笑柄,这样的“民哲妖风”,还是趁早收起来为好。

  3.学术界强化“自净能力”

  学术文章的发表,不仅作者所属团队要内部审核,导师或通讯作者签字认可,还要经过编辑部内部、外审专家甚至多位匿名专家审核,作者回答专家质疑、反复修改才得以发表;发表之后也仅仅是开始而不是结束,同行们有权质疑、批评。有一整套严谨的学术规范,才能保证科学领域里有充分的自我纠错的能力。

  参考文章

  科研如何更崇高?学术何以更优美?

  近日,一篇发表于2013年的生态经济学论文,引来舆论热议。论文围绕“导师崇高感师娘优美感”展开讨论,被质疑与科研内容、期刊定位不符。事后,期刊发出声明,“决定撤稿”;期刊主编,也是论文中提及的导师回应,“申请引咎辞职”;期刊主管部门表态,“认真调查相关问题,切实做好处理、整改工作”。从发酵到回应,一篇论文引致关于学术研究的讨论,让人们接受了一次规范性与严谨性的教育。不过,这样的论文如何能被录用刊发?期刊的审稿采编规范何在?学术“把关人”在哪里?面对类似事件,能否从被动回应,变成严格审核、不再出现?带着这些疑问,人们应该思考,什么是真正的学术规范、科研责任。

  学术研究应该是有品格的事。从人类文明到浩瀚星空,从细胞生物到自然规律,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科学技术,揭开真理的面纱,拓展人类的智识,是无数学人的崇高追求。在这个过程中,有无数失败也有无数成功,学术研究非但不是凭空产生的,更形成了一套有共识的规范、标准乃至伦理。人们之所以能不断将认知边界往前推进、不断开辟科学应用于实践的疆土,很大程度上基于对科研规范的尊重,这也是前人成果能为后人所用、当下研究能造福后人的一个重要基础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任何学术研究都应恪守基本的学术规范,更不能偏离严肃、认真、负责的科学轨道。

  一篇学术论文,何尝不是科研成果、学人品格的载体与呈现?拿冰川冻土为例,中国有大面积的冰川冻土地貌,许多科学与工程人员在严寒艰苦地区做科研、做贡献。修建青藏铁路时,冻土如何“保冻”难题被成功破解,为高原天路的修建打下牢固的“地基”。时至今日,冻土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是重大课题,这不仅是理论也是实践,少不了包括所谓“集成思想”在内的认识论与方法论。无数像冰川冻土这样的科学研究,等待人们接力研究、挖掘、深潜。学有责、术有道,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才能真正彰显科研的崇高感与奉献的优美感。

  从学术成果到学人品格,从研究者到把关人,科研也从来不是一件“私事”。对研究者而言,学术论文一经刊发就有了公共性,不再仅仅是“文责自负”;对期刊而言,无论是编者还是把关者,都应把科学性、严肃性放在第一位,以规范、标准与责任的标尺严格衡量每一篇稿件,让权威期刊成为更有公信力的“公共产品”;对科研共同体而言,最好的褒奖不是几句夸赞,而要以研究为本、拿成果说话,在反复交流与激荡中推动科研进步。一篇引来质疑的论文警示我们,科研非小事,只有研究者、平台与把关人、科研共同体一起筑牢学术责任、涵养公共意识,才能浇灌出科学研究的永不凋零之花。

  同样是在这几日,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。用算盘“造出”核潜艇的黄旭华、矢志不渝“算计”天气的曾庆存,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,科学家们也被网友誉为中国发展的“顶级流量”。如此对比,崇高就在眼前,优美不必赘言。我们相信,只要严以律己,遵守学术规范,把好质量关;板凳坐得十年冷,潜心钻研、不务虚名,越过功利关;尊重治学规律,守好治学良心,带头净化学风,让人情难过关,攀登科学研究高峰的路上,纵有再坚硬的“冰川冻土”,都一定能被征服。

(编辑:松塔纸巾)
有报考疑惑?在线客服随时解惑

公告啥时候出?

报考问题解惑?报考条件?

报考岗位解惑   怎么备考?

冲刺资料领取?

各地联系方式 华图就在你身边

山西华图11地市40余家学习中心
  • 山西华图
  • 太原华图
  • 大同华图
  • 临汾华图
  • 长治华图
  • 忻州华图
  • 吕梁华图
  • 阳泉华图
  • 运城华图
  • 晋城华图
  • 晋中华图
  • 朔州华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