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官方微信号

图图微信号
2021-08-04 09:24:50 公务员考试网 //sx.huatu.com/xinzhou/ 文章来源:互联网
【导读】华图忻州人事考试网同步互联网发布:2021年公基备考资料每日积累:语言中的哲学(五)更多资讯请关注山西华图微信公众号(shanxiht),忻州培训咨询电话:400-0351-222
1、“形存则神存,形谢则神灭。”
解析:王充的这句话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,不可分离的。形存神存,形谢神灭,这是唯物主义观点。
2、“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”与“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”
解析:前一句是辩证法观点,后一句是诡辩论观点。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。第 一句的意思是在人第一次踏入河水中的时候,人与河水相对静止,人是踏入了同一条河流中;而河水是处于绝对运动的状态当中,因此当人再次踏入河中,河水已经流动,人是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。这句话承认了绝对运动,也承认了相对静止,因而属于辩证论。第二句话意思是说河水永远在流动,随着人的“踏入”,河水依然不断流淌,人永远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。这句话认识到了河水的绝对运动,却没有认识到人在第一次踏入河流中,人与河水的相对静止关系。这种只承认绝 对运动,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诡辩论。
3、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
解析:这句话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,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。例如,“鸿雁出塞北,举止万余里”、“冬季食南稻,春日复北翔”、“天地之变,寒暑风雨,水旱螟蝗,率 皆有法。”等都是这个道理。
4、“心诚则灵,心不诚则不灵。”
解析:这句话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,是唯心主义观点。
5、“心不使焉,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,雷鼓在侧而耳不闻。”
解析:荀子认为,如果不欲动心的功能,就会导致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这段话蕴涵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,认识主体在反映中具有创造性。
6、“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”
解析:老子的这句话中所蕴涵的哲理是: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,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。
7、“无平不陂,无往不复。”
解析:这句话说明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。
8、“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。以它平它谓之和,故能丰长而物归之。”
解析:“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”强调的是对立统一而反对绝对等同;“以它平它谓之和,故能丰长而 物归之”强调的是相反相成并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并产生新生事物。
9、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”
解析:这句话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。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,而且在一定条件下,相互转化。 又如“善泳者溺,善骑者堕,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”、“塞翁失马,安知非福”、“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”、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、“居安思危”、 “失败乃成功之母”等都包含着矛盾同一性原理。
10、“不出户,知天下。不窥牖,见天道。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,不为而成。”
解析:老子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: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。
(编辑:zhanghuij)事业单位公众号
暖心图书放送
下一篇:没有了